夏季“寒湿”是最容易排除的,所以汉方神草可以有效的帮你“排寒除湿”。冰火灸根据人体的“风邪”“寒邪”“湿邪”等病症特推出了“4V旋灸寒湿提取术”。通过“4V旋灸疗法”可以排出体内的寒气、湿气,祛除血液里堆积的“亚健康垃圾豆”及打通身体各处经络,增加血液循环,迅速让病症得到缓解。
运动可以缓解压力,促进身体器官运作,加速湿气排出体外。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珈、太极等运动,有助活化气血循环,增加水分代谢。
第2招:饮食清淡适量
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,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、均衡饮食。
第3招:尽量躲避湿气环境
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,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,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。经常在潮湿、阴冷的环境中,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。
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:
1.不要直接睡地板。地板湿气重,容易入侵体内,造成四肢酸痛。
2.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。
3.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不要盖潮湿的被子,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,吹干头发。
4.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,建议多开窗透气。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,还可以打开风扇、空调,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。
第4招:妙用葱、姜、蒜
葱、姜、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,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。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,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,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,病症就会有所缓解,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。
第5招:薏米--健脾袪湿良方
薏米入脾,故而健脾除湿。《本草正》记载,薏苡仁,味甘,气微寒,无毒。性微降而渗,故能祛湿利水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祛湿上品,可以治湿痹,利肠胃,消水肿,健脾益胃,久服轻身益气。堪称健脾袪湿的一味良方。
红小豆性平,味甘酸,有健脾止泻、利水消肿的功效,将薏米和红小豆加水煮熟后食用,可以利尿、除湿,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;药典记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用于水肿尿少,脾虚少食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中医认为,脾虚与水湿互为因果,所以,无论脾虚还是水湿泛滥,薏仁茯苓配伍健脾祛湿效果最佳,更显补脾化湿功效。